近日,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(生物與醫(yī)藥學院)藻類生物技術與綠色開發(fā)團隊在物理化學領域一區(qū)TOP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(Q1,IF:9.965)發(fā)表題為“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carbon dots regulate the growth of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”的研究論文。薛惠丹副教授作為論文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,研究生董益貝為共同第一作者,陜西科技大學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劉建喜副教授為共同通訊。該研究涉及了材料學和微生物學交互領域,揭示了碳點調節(jié)微藻生物量的分子機制,研究結果為擴大納米材料在微藻類生產、未來農業(yè)和資源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。
目前,傳統(tǒng)農業(yè)生產面臨環(huán)境污染、耕地流失和人口激增等壓力,亟需挖掘新型方法滿足人類對高營養(yǎng)價值產品的需求。微藻作為可持續(xù)資源,可通過光合作用積累色素、蛋白質和其他副產品,已成為高價值生物產品的一種潛在替代品。碳點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,是潛在的電子受體和供體。此外,其光學吸收和發(fā)射特性可精確調節(jié),因此碳點的人工改善光合作用的能力已引起科學家越來越多的關注。然而,碳點對微藻的基因調控機制尚不清晰。本研究合成了紅光發(fā)射碳點,并將其應用于萊茵衣藻培養(yǎng)。結果表明0.5 mg/L的碳點作為光補充劑促進了萊茵衣藻的細胞分裂和生物量積累。碳點提高了PS II的能量傳遞、PS II的光化學效率以及光合電子傳遞,同時光合色素含量和其他胞內代謝產物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質)合成被提高。此外,轉錄組分析檢測到1166個差異表達基因。結果表明碳點通過上調與細胞生長和死亡相關的基因的表達,促進染色體分離,加速有絲分裂過程和縮短細胞周期,從而使細胞生長速度加快。碳點通過上調光合作用電子傳遞相關基因,提高了光合能量轉換。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基因被調控,為檸檬酸循環(huán)提供更多可用的丙酮酸,導致代謝物積累增加和生物量增加。本研究為人工合成的碳點對微藻生物資源的基因調控提供了證據(jù)。
文章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cis.2023.06.049
(核稿:孫敏 編輯:劉倩)